dataset
stringclasses
13 values
id
int32
0
2.87k
question
stringlengths
4
179
answer
stringlengths
0
5.04k
tax_settlement_QA
54
應如何辦理晶片金融卡繳稅?
請於今(114)年5月1日至6月30日至財政部網路繳稅服務網站(https://paytax.nat.gov.tw)或透過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https://tax.nat.gov.tw)連結至該網站利用晶片金融卡即時轉帳繳稅,亦或利用開辦「行動支付工具」繳稅業者之APP繳稅。
tax_settlement_QA
55
應如何辦理自動櫃員機繳稅?
請於今(114)年5月1日至6月30日利用有「跨行:提款+轉帳+繳稅」的自動櫃員機轉帳繳稅,選擇繳稅的選項後,鍵入以下資料:繳納稅別「15001」、機關代號及納稅義務人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第一位英文字母請轉換為二位數字)及繳款金額。自動櫃員機(ATM)轉帳繳稅金融機構英文字母轉換數字對照表─金融機構:A~H:10~17、I:34、J~N:18~22、O:35、P~V:23~29、W:32、X~Z:30~33;郵局:A~Z:01~26。
tax_settlement_QA
56
應如何辦理活期(儲蓄)存款帳戶繳稅?
請於今(114)年5月1日至6月30日以憑證為通行碼透過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https://tax.nat.gov.tw)線上登錄後,以納稅義務人本人之活期(儲蓄)存款帳戶即時轉帳繳稅。
tax_settlement_QA
57
應如何辦理電子支付帳戶繳稅?
請於今(114)年5月1日至6月30日使用於電子支付機構註冊開立之電子支付帳戶,透過行動裝置應用程式(APP)繳納稅款。
tax_settlement_QA
58
應如何辦理行動支付工具繳稅?
請於今(114)年5月1日至6月30日利用開辦「行動支付工具」繳稅業者之APP,以信用卡或晶片金融卡繳納稅款。
tax_settlement_QA
59
納稅義務人因天災、事變、不可抗力之事由或為經濟弱勢、客觀事實發生財務困難者,不能於法定期間內繳清稅捐時,要如何完成申報?
請於今(114)年5月1日至6月30日前,透過網際網路至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站(https://www.etax.nat.gov.tw)或以書面方式,就該通知書所載之「應自行繳納稅額」金額,向稽徵機關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者,即完成結算申報。
tax_settlement_QA
60
稅額試算通知書計算結果,有應退還稅額,納稅義務人要如何完成申報?
請於今(114)年5月1日至6月30日以下列方式之一辦理回復確認並選擇退稅方式(指定帳戶轉帳退稅或憑單退稅),即完成113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 1. 線上登錄:以憑證、行動電話認證或納稅義務人的「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線上驗證碼」為通行碼,至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https://tax.nat.gov.tw)回復確認。 2. 書面確認:填妥國稅局寄發的附表退稅確認申報書,遞送或以掛號郵寄至國稅局。 3. 電話語音確認:納稅義務人112年度結算申報以本人帳戶完成繳(退)稅且113年度亦選擇沿用該帳戶辦理退稅者,得以市話撥打免付費電話(0800-000-321)語音回復確認。
tax_settlement_QA
61
稅額試算通知書計算結果,不用繳稅也不用退稅,納稅義務人要如何完成申報?
請於今(114)年5月1日至6月30日選擇下列之一方式辦理回復確認,即完成113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 1. 線上登錄:以憑證、行動電話認證或納稅義務人的「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線上驗證碼」為通行碼,至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https://tax.nat.gov.tw)回復確認。 2. 書面確認:填妥國稅局寄發的附表確認申報書,遞送或以掛號郵寄至國稅局。 3. 電話語音確認:以市話撥打免付費電話(0800-000-321)語音回復確認。
tax_settlement_QA
62
可以利用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上網辦理回復確認或繳稅嗎?
退稅案件、不繳不退案件及採繳稅取款委託書、信用卡、行動支付或電子支付帳戶繳稅的案件,納稅義務人可於今(114)年5月1日至6月30日利用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Android、ios作業系統)以行動自然人憑證、行動電話認證或「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線上驗證碼」為通行碼,至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https://tax.nat.gov.tw)登錄回復確認或辦理繳稅,即完成申報。
tax_settlement_QA
63
試算結果有應自行繳納稅額,納稅義務人經核對稅額試算通知書無誤,並於今(114)年5月1日至6月30日按通知書上應自行繳納稅額金額繳納,還需要另外再辦理結算申報嗎?
不需要。納稅義務人已完成113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申報日為繳納稅款、提供委託取款轉帳繳稅帳號或依Q60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案件的日期。稅額試算通知書及繳納憑證,請妥善保存,以備日後查考。各種繳納方式之申報日一覽表─1.臨櫃(金融機構/便利超商):繳款書收據聯所蓋日期。2.信用卡:發卡機構核發授權號碼日期。3.晶片金融卡、自動櫃員機(ATM)、活期(儲蓄)存款帳戶:交易發生日期或金融輔助業者回傳繳納成功交易紀錄表所載交易發生日期。4.電子支付帳戶:金融資訊服務事業回傳繳納成功交易紀錄表所載交易發生日期。5.繳稅取款委託書:線上登錄為收執聯日期、書面回復為國稅局收件日或發寄郵局郵戳日期。6.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案件:線上申請為收件日期、書面回復為國稅局收件日或發寄郵局郵戳日期。
tax_settlement_QA
64
試算結果有應退還稅額或不用繳稅也不用退稅,納稅義務人經核對稅額試算通知書無誤,並於今(114)年5月1日至6月30日回復確認,還需要另外再辦理結算申報嗎?
不需要。納稅義務人已完成113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申報日為回復確認的日期(線上登錄為收執聯日期、書面回復為國稅局收件日或發寄郵局郵戳日期、電話語音確認為語音訊息回復完成申報日期)。稅額試算通知書及相關憑證,請妥善保存,以備日後查考。
tax_settlement_QA
65
納稅義務人已依規定採用稅額試算服務完成申報後,才發現扣繳單位辦理憑單更正,該怎麼處理?
國稅局寄發稅額試算通知書上所載的扣(免)繳憑單等所得資料,係扣繳單位於今(114)年2月5日以前向國稅局申報的所得憑單資料,如納稅義務人已依規定於今年5月1日至6月30日繳稅或回復確認完成申報,惟扣繳單位因資料申報錯誤辦理更正,國稅局後續核定時將依正確的所得憑單資料辦理退、補稅,不會因為所得憑單資料更正後補稅而對納稅義務人處罰,納稅義務人的權益不受影響。
tax_settlement_QA
66
稅額試算通知書所載的「查詢碼」有什麼功能?
如果納稅義務人不同意通知書內容、欲增減免稅額、改採列舉扣除額、自行列舉成本、必要耗損或費用自收入中減除或尚有其他來源所得、扣除額等應調整事項,應自行辦理結算申報時,可利用稅額試算通知書所載之查詢碼搭配本人之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113年12月31日戶口名簿上所載之戶號及出生年月日,於申報期限以前,透過綜合所得稅電子結算申報繳稅系統,下載稽徵機關提供查詢之所得及扣除額資料,於檢視無誤後,辦理結算申報,以節省登打或至稽徵機關臨櫃查詢所得及扣除額之時間。
tax_settlement_QA
67
已依規定採用稅額試算服務完成申報,才發現稅額試算通知書內容需更正,該怎麼處理?
請另行填寫結算申報書向戶籍所在地國稅局所轄分局、稽徵所、服務處申請更正。
tax_settlement_QA
68
已依規定採用稅額試算服務完成申報,日後還會被補稅處罰嗎?
如果補稅原因是扣繳單位原申報的所得憑單資料錯誤或漏未申報所得憑單資料,造成國稅局的試算稅額不正確,國稅局只會向納稅義務人補稅,不會處罰。但如納稅義務人短漏報的所得非屬所得憑單資料或有其他故意逃漏稅款情事(如分散所得等),國稅局將依所得稅法及其相關規定辦理。
tax_settlement_QA
69
納稅者如有依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7條第8項但書規定,為重要事項陳述者,該怎麼處理?
如果納稅者同意通知書內容,惟有依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7條第8項但書規定,擬於申報時併同揭露相關重要事項者,請另填報「綜合所得稅聲明事項表」(以下簡稱聲明事項表,可至財政部稅務入口網或國稅局網站下載)及檢附相關證明文件,依下列規定送件: 1.繳稅案件採繳稅取款委託書以書面回復者、退稅案件及不繳不退案件採書面確認者:應於今(114)年6月30日前,將聲明事項表及相關證明文件併同繳稅取款委託書或確認申報書,遞送或以掛號郵寄至原寄發稅額試算通知書之財政部各地區國稅局所屬分局、稽徵所、服務處,或就近送至任一國稅局所屬分局、稽徵所、服務處代收。 2.採其他方式辦理確認申報者:應於今(114)年7月10日前,將聲明事項表及相關證明文件,遞送或以掛號郵寄至原寄發稅額試算通知書之財政部各地區國稅局所屬分局、稽徵所、服務處,或就近送至任一國稅局所屬分局、稽徵所、服務處代收。
Trade_Secrets_QA
0
什麼是營業秘密?例如,與客戶視訊時,照到自己公司內電腦畫面,電腦畫面算不算營業秘密?
1.屬於「營業秘密」之資訊,需符合營業秘密法第2條所規定之營業秘密三要件,亦即「秘密性」、「經濟性」及「合理保密措施」。 2.上述的「秘密性」是指資訊為一般公眾所不知,且相關專業領域之人也不知道的;「經濟性」是指對於企業具有實際或潛在之經濟價值,例如市占率、研發能力、業界領先時間等;「合理保密措施」是指所有人主觀上有將該資訊當成秘密加以保護的意思,客觀上採取有效的保密措施,例如,簽署保密契約、文件標示限閱註記、設定密碼、存取權限等。 3.公司內部的電腦畫面內容,也是一種資訊,符合上述營業秘密三要件,就是營業秘密。其實,無論是公司內部或外部的資訊、紙本或電子的資訊,只要符合營業秘密三要件,都是營業秘密。
Trade_Secrets_QA
1
營業秘密的保護是否有期限?如果公司的策略目標改變或研發技術提升,是否會使原先屬於營業秘密的技術或營運計畫等,不再受到保護?
1.營業秘密的保護沒有期限,只要相關技術或商業經營的「資訊」,符合營業秘密三要件,就能一直是營業秘密而受到保護。 2.例如可口可樂的「配方」就是一種技術資訊,從配方被研製出來,至今已超過百年,仍符合三要件,而依然是營業秘密,也正因為配方這項營業秘密,為可口可樂公司創造了豐厚的商業利潤。 3.公司的技術資訊或營運計畫等經營資訊,符合三要件,就是營業秘密,當公司的研發技術提升,或經營的策略目標改變時,公司應確認原有的技術或經營資訊是否仍作為營業秘密保護,如認為有必要,仍應持續有效的保密措施。
Trade_Secrets_QA
2
公司營業秘密如何盤點?如何管理?例如,到客戶端拍的照片,是不是要盤點為公司營業秘密?能否貼在公司內公開的管理版?
1.公司營業秘密的盤點,可按照以下步驟來進行: ①區分公司的技術或經營等兩類資訊。 ②就技術或經營資訊,盤點出公司最重要、次重要的資訊,技術類可區分製程、配方、參數或程式等類別,經營類可區分客戶名單、成本分析、經營策略等類別。 ③將上述資訊按照重要性、公司規模、資訊量等,設定至少2個保密層級,例如機密、密或A、B、C等級別,訂定屬於不同層級的標準。 ④不同層級的資訊應有相對應的標示,紙本文件及電子檔案應明訂標示方式。 2.營業秘密的管理,應依照不同保密層級,明定其保管、使用、存取規定,並適時檢視更新。 3.到客戶端拍的照片,需依照公司分類分級的標準,檢視是否為公司營業秘密,並決定其文件機密等級,再按照其使用之規定,來決定能否貼在公司內公開的管理版。
Trade_Secrets_QA
3
營業秘密如何分級分類?例如,傳給客戶的圖面或文件是否要蓋機密章?
1.參考有經驗公司的作法,分級可以分為極機密、機密、密三個等級,首先,找出公司最重要的資訊,外洩將對公司有存亡危險,列為極機密;次重要資訊,外洩將對公司造成重大損害,列為機密;其他資訊,外洩對公司會有輕微的損失,列為密等。 2.分類可以就公司規模大小、產業特性,適當的區分技術或經營資訊的類別,例如半導體產業會涉及研發、生產過程中的製程、參數、客戶名單、成本分析、經營策略等的資訊,可依照上述的機密等級做適當的分級。 3.傳給客戶的圖面或文件,依照上述分類分級的標準,先確認為哪一等級,依該等級予以標示,提醒公司員工告知客戶,該文件須保密不可外流,如可與客戶簽訂保密協議,將對公司更有保障。
Trade_Secrets_QA
4
公司如何讓員工知悉營業秘密的範圍?
要讓員工瞭解公司營業秘密的範圍,可以參考以下作法: 1.建立公司營業秘密的管理規範,明確化公司機密資訊的分級分類標準、相關保管、存取、使用權限的規範。 2.新進員工到職時,由部門主管或指定人員交付公司營業秘密管理規範,由員工簽收。 3.部門針對新進員工講解說明公司營業秘密管理規範、網路使用或資安規定等,強化新進員工對機密資訊內容及使用權限之認知。 4.設計問卷提供新進員工填答,一步步引導員工瞭解機密資訊的範圍,以及其分級分類的標準。 5.公司定期舉辦員工教育訓練,向員工宣導公司營業秘密管理規範及相關罰則,並搭配定期舉辦考試,要求全體員工須滿分通過,深化員工瞭解公司營業秘密的範圍。
Trade_Secrets_QA
5
公司如何避免員工於日常工作中,洩露公司的營業秘密呢?例如,員工可否與公司內不同部門的同事討論專案內容?公司業務部門與客戶簽定的合約內容,如涉及營業秘密,可以提供給公司其他部門嗎?與客戶洽談時,什麼內容可說,什麼內容不能說呢?
1.公司於日常中可從組織、人員、設備等3方面採取保護營業秘密措施: ①組織方面:公司的高層人員應明確宣示營業秘密管理政策與目標,指派專責人員或部門,負責規劃推動公司營業秘密管理,並擬定明確的管理規範。 ②人員方面:公司應依員工報到、在職及離職等不同階段,進行動態管理,新進員工報到時,應要求員工簽保密協議,並提供公司營業秘密管理規範給員工簽收,告訴員工保密內容、機密分類分級標準及使用權限規定等;員工在職一段期間或調換部門,公司可評估是否需要另簽保密協議,調整保密要求或機密使用權限;員工離職時,應進行離職面談,提醒員工注意遵守相關智慧財產、保密約定,詢問員工離職原因及未來規劃,如發現log 紀錄有異常,應啟動稽核調查。 ③設備方面:針對公司電腦、網路、內部資料庫、電郵信箱、軟體安裝等應進行管理,設置防火牆、防毒軟體,建立使用監控及保留log 紀錄,並可視必要性,禁止員工攜帶有照相、錄影(音)功能的手機、隨身碟、個人電腦等;針對公司區域環境,應明確劃出管制區,與一般區域區隔不同空間,配置保全人員或裝設監視設備,管制進出人員、時間及攜帶物品。 2.員工可否與不同部門的同事討論專案內容,或公司業務部門與客戶簽定的合約內容涉及營業秘密時,可否提供其他部門,要看專案或合約內容對應於公司營業秘密管理規範的使用權限管制,依照「need- to-know」原則,亦即「不知道的人就不該知道,該知道的人就讓他在該知道的範圍內知道」,因此,原則上專案或合約內容要限有需要知道的人才可以知道。 3.公司人員與客戶洽談時,什麼內容可說,什麼內容不能說,應按照公司營業秘密管理規範;如洽談時,客戶要求公司先揭露部分的營業秘密資訊,以提供其評估是否進行合作,此時,公司人員應向客戶說明,公司提供給客戶的資料須依公司管理規範之規定,並報請單位主管處理,要求客戶簽訂保密協議後,再進行後續洽談。
Trade_Secrets_QA
6
智慧局「營業秘密保護機制檢核表」3.1「公司內部及外部紙本檔案,應標註機密等級」所稱的「公司外部紙本檔案」是指何種檔案呢?從公司外部取得的機密檔案,可以標示為公司內部的機密檔案嗎?
1.本局「營業秘密保護機制檢核表」所稱的「公司外部紙本檔案」是指,非來自公司內部所產出,而是從外部所取得的機密檔案,例如從客戶、供應商、協力廠商等外部單位或人員取得的機密檔案,公司對此類檔案也負有保密義務,也應納入公司營業秘密管理的範圍,尤其是對於公司已經與別人簽訂保密協議的檔案資料,更應注意依內部密等分級,採取相應的保密措施加以保護。 2.公司外部取得的機密檔案,只要進到公司裡,即應納入公司營業秘密管理的範圍,連同公司的內部機密檔案,都需採取保密措施給予保護;至於是否要標示為外部或內部檔案,而設計2套不同的管理制度作區分管理,則可依公司的營運規模、管理人力、效率等需求而定。
Trade_Secrets_QA
7
智慧局「營業秘密保護機制檢核表」所列企業可採取的保密措施,若公司要分階段進行,建議應優先採取的措施為何呢?
1.公司要進行營業秘密保護與管理,可參考以下的管理重點逐步建立一套保密機制: ①高層展現決心:公司高層要重視並明確營業秘密管理政策,展現建立制度的決心,參與營業秘密管理制度的制定。 ②給人、給錢及給支持:公司高層指派負責營業秘密管理的專責人員或部門,給予相關經費,並宣導推動,給予支持,讓專責人員可以順利跨部門推行營業秘密管理事項。 ③訂定管理規範:公司應訂定營業秘密管理規範,將營業秘密的範圍、如何分級分類及使用權限、人員、環境與設備等管理予以明文規定,讓員工瞭解營業秘密的管理規定。 ④員工的管理:公司要對新進員工、在職及離職員工進行管理,要求新進員工簽保密協議或營業秘密保護聲明書;員工調換部門時,公司可要求另簽保密協議,強化保密要求;員工離職時,要作離職訪談,瞭解員工離職原因及職涯規劃,並提醒員工遵守保密約定。 ⑤環境與設備的管理:針對公司研發單位、實驗室、無塵室等重要單位設管制區,與一般辦公空間作區隔,配置保全及監視系統,進行門禁權限管制;針對公司的電腦設備或資訊系統,建立防禦機制及網路使用規定,例如:設置防火牆、管制遠端登入公司內部系統、管制使用USB或其他儲存裝置等。 ⑥落實稽核:針對員工瀏覽、下載或使用營業秘密資料情形,保留log紀錄,並定期稽核,如發現有異常下載、存取、列印等情事,應立即向營業秘密專責人員或單位通報。 ⑦教育訓練:定期辦理教育訓練,並搭配考試,要求員工滿分通過測驗,讓員工熟悉營業秘密管理規定、機密資訊保護政策、資安控管規範等。 2.依照我國法院判決見解,保密措施須「有效」,實務上,各公司基於不同的考量,通常會有不同的營業秘密管理策略與作法,智慧局「營業秘密保護機制檢核表」及上述管理重點,均在提供建議參考作法,公司可評估人力財力、業務運作情形、營運效能等,決定適當的營業秘密保密機制。
Trade_Secrets_QA
8
公司接到客戶委託設計製造產品,過程中涉及到相關營業秘密,應歸屬於公司或客戶呢?如雙方訂約約定其歸屬時,應概括規定於智慧財產權歸屬條款,或單獨另訂於營業秘密歸屬條款呢?
1.公司接獲客戶委託設計製造產品,如由客戶提供技術給公司製造產品,過程中未涉及技術改良,該技術自歸屬客戶所有。 2.如客戶下的訂購單僅提出產品規格樣式等需求,委託公司自行研發製造產品,或客戶僅提供部分技術,需結合公司在研發產品過程中作技術改良,而產出研發成果,該公司自行研發或改良的技術應歸屬客戶或公司,應在雙方契約明定;如果契約未約定,則依個案雙方合作之關係,回歸專利法、著作權法、營業秘密法等規定,出資聘請他人研發產品,其研發創作成果之著作財產權、營業秘密等,歸屬於受聘人所有。 3.至於公司與客戶雙方擬定合作契約時,針對相關營業秘密的歸屬,應採取概括於智慧財產權歸屬條款中予以規範,或單獨另訂於營業秘密歸屬條款之方式,可視各合作案之實際需求或客戶要求決定之。
Trade_Secrets_QA
9
公司執行專案過程中需要與外部廠商合作,可否將以前專案的部分內容,透露給合作的廠商討論?
公司執行專案過程中,與外部廠商合作及進行討論時,可否將公司以前專案的部分內容透漏給廠商,要依公司的營業秘密管理規範之分類分級標準,按該專案資料所屬機密等級,遵守相應的管制措施,提供給外部廠商,依照「need- to-know」原則,有需要知道的人只在「該知道的範圍內」知道,採取包含遮蔽專案的部分內容、簽保密協議等方式,此外,公司也要審慎評估合作廠商的保密機制,並要求廠商落實合理保密措施。
Trade_Secrets_QA
10
公司提供報價資料、設計圖給客戶時,如何作管制,以避免被客戶拿給同行參考或利用呢?
1.公司要提供報價資料、設計圖給客戶時,應依公司的營業秘密管理規範及分類分級標準,釐清報價資料、設計圖所屬之機密等級,並遵守按照該機密等級對外提供資料之管制規定。 2.為了避免提供資料被客戶拿給同行利用,公司可依提供資料為書面或電子檔,採取相應的管制作為。例如提供書面資料時,資料標示「機密」或「限閱」字樣,並可加上浮水印;提供電子檔資料時,資料加上浮水印或其他暗記,加註「機密、密等、公司名稱」字樣,並將資料加密,於傳送客戶的電郵備註「本郵件及所附檔案,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傳或提供他人」等。
Trade_Secrets_QA
11
投資方或潛在合作者向公司詢問並取得涉及公司營業秘密的資料後,卻未與公司進行投資或研發合作,反而與第三方進行合作,是否涉及營業秘密侵害呢?
1.投資方或潛在合作者與公司洽談合作,並取得涉及公司營業秘密的資料,最後卻未與公司合作,反而與第三方合作,是否涉及營業秘密侵害,須回歸營業秘密法之規定。針對民事責任部分,指行為人因故意或過失而不法侵害他人營業秘密之情形,其侵害行為可參考營業秘密法第10條第1項規定的5種態樣;針對刑事責任部分,指行為人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營業秘密所有人之利益,而侵害他人營業秘密之行為,其侵害行為可參考營業秘密法第13條之1第1項規定的4種態樣。因此,投資方或潛在合作者是否涉及營業秘密侵害,負有營業秘密法之民、刑事責任,須依事證,並由司法機關依個案情形判斷之。 2.為了避免與投資方或潛在合作者之間生意未談成,卻在洽談過程提供涉及公司營業秘密資料,公司在洽談合作時,應盡量避免揭露公司的機密資訊,如投資方或潛在合作者為了評估合作案,要公司提供相關機密資料,應由適當管理階層來決定如何提供,並評估哪些資料可提供,必要時,可請投資方或潛在合作者先簽訂保密協議,才提供資料。
Trade_Secrets_QA
12
公司已經與員工簽訂保密條款,是否仍需要與員工另外簽訂競業禁止條款呢?公司是否要與每位員工都簽訂競業禁止條款?
1.公司與員工簽訂保密條款,通常在要求員工不得洩漏或未經授權而使用公司的機密資訊,當僱傭關係結束或員工離職,員工仍負有保密義務;而競業禁止條款,則是公司與員工約定在離職一定期間內,不得利用於公司服務期間所知悉的技術或業務資訊為競業之行為,目的在防止員工於離職後一定期間內至公司競爭對手任職或自行經營與公司相同或近似之行業。基於簽訂競業禁止條款,須給予員工在該競業期間內之合理補償,因此公司可評估成本考量,考量是否有另簽訂競業禁止條款之需要。 2.原則上,公司選擇有需要簽訂競業禁止條款的員工,要以其職務會接觸、使用公司機密資訊的員工為對象,例如研發部門負責開發公司重要技術的員工,一旦技術機密被競爭對手獲知,可能影響公司未來10年的競爭優勢,就有需要與該員工簽訂競業禁止條款;如員工職務內容不會接觸公司機密資訊,則無簽訂競業禁止條款之需要。
Trade_Secrets_QA
13
公司與員工簽訂競業禁止條款,內容應如何研擬,才能符合法規規定呢?公司應在何時與員工簽訂呢?
1.公司與員工簽訂競業禁止條款,須遵守勞動基準法及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的相關規定,否則,競業禁止條款可能被認定為無效。 2.依勞動基準法第9條之1第1項規定,雇主與勞工為離職後競業禁止之約定,須遵循以下規定,如有違反,則約定無效: ①雇主有應受保護的正當營業利益。 ②員工擔任的職位或職務,能接觸或使用雇主的營業秘密。 ③競業禁止的期間、區域、職業活動範圍及就業對象,未逾合理範疇。 ④雇主對員工不從事競業行為所受損失,應有合理補償。 3.關於「合理補償」之標準,依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7條之3規定,應綜合考量下列事項: ①每月補償金額不低於員工離職時月平均工資50%。 ②補償金額足以維持員工競業禁止期間的生活所需。 ③補償金額與員工遵守競業禁止之期間、區域、職業活動範圍及就業對象之範疇所受損失相當。 ④其他與判斷補償基準合理性有關事項。 4.目前司法判決實務上常見,競業禁止約定未約定給予員工合理補償金,而導致約定無效,例如小明原為半導體公司工程師,公司與小明簽訂競業禁止條款,約定離職起2年內,不得從事與公司相同性質的工作,卻未約定給予合理補償,違反上述勞基法規,而被法院認定其約定無效。 5.由於競業禁止條款須約定給予員工合理補償,公司可評估是否有需要與員工約定競業禁止,如經評估,認有約定競業禁止之需要,可於員工離職將轉換工作時,請員工簽競業禁止約定。
Trade_Secrets_QA
14
公司面對惡意挖角,員工跳槽到競爭對手公司任職,應該如何因應?公司與員工簽訂競業禁止條款,是否即可要求離職員工不得到競爭對手公司任職呢?
1.面對惡意挖角,公司有3大策略可以因應: ①透過薪資福利、獎酬策略、培育訓練資源等,激勵並留住公司人才,鞏固員工對公司的向心力。 ②透過教育訓練加強宣導,讓員工知道即使跳槽,也不能帶走或擅自使用公司的機密資料,如有不法竊密,可能被判刑,面臨牢獄之災。 ③強化公司營業秘密保護措施: ‧員工提出離職時,公司要做離職面談,告知員工有保密義務,不得揭露或擅自使用公司機密資訊,且要刪除、交付或歸還所持有的機密資料,不得留存備份;此外,為了留存證據,公司可要求員工簽切結書。 ‧評估是否有需要與提出離職員工約定競業禁止。 ‧員工提出離職時,公司可於員工離職前啟動稽核,如發現提出離職員工有異常的存取、下載公司機密檔案紀錄,或有異常加班、出入管制區域等情形,應進行調查並保存相關證據資料。 ‧員工離職當天,要立即切斷離職員工登入公司資訊系統的權限。 2.公司與員工簽訂競業禁止條款,依約定可要求離職員工不得到競爭對手公司任職,如雙方對於該競業禁止約定是否符合勞動法規、該約定是否有效,有所爭執時,應由法院綜合個案情形判斷之。
Trade_Secrets_QA
15
公司的離職員工要求在職員工傳送或交付一份他先前在公司製作的資料,在職員工可以提供嗎?
對於離職員工要求提供的資料,依照公司營業秘密管理規範之分級分類及使用權限管制,如屬不可對外提供,在職員工不可將資料提供給離職員工;如該資料並未列入不可對外提供之管制範圍,則要檢視該資料內容,是否為離職員工於「職務上完成之著作」,依著作權法規定,除公司與員工另有約定外,「職務上完成之著作」之著作財產權歸公司享有,因此,若離職員工與公司並無特別約定,除非公司同意,否則,不得提供該資料給離職員工使用;如該資料為離職員工「非職務上完成之著作」,由於著作財產權歸屬於離職員工享有,因此,離職員工要求提供,在職員工可以提供。
Trade_Secrets_QA
16
公司為了防堵營業秘密被外洩,應該與哪些對象簽訂保密協議呢?應於何時簽訂較適合呢?內容為何?
為防堵營業秘密被外洩,公司有以下參考作法: 1.針對公司內部員工,除了可於員工到職時要求簽訂保密協議,如員工任職部門或職務內容變動時,也可要求員工另簽保密協議;當員工提出離職,公司進行離職面談時,要提醒員工負有保密義務。 2.針對公司外部的上、下游供應鏈廠商、產學合作對象,可採取以下3種策略步驟: ①先盤點在雙方合作過程中,公司會提供哪些資訊、是否涉及營業秘密資訊。 ②如公司須提供營業秘密資訊給合作對象,要先簽保密協議再提供,並且要去思考如何在「最小範圍」提供營業秘密資訊,以及用何種方式提供。 ③除了公司提供給合作對象的營業秘密資訊要簽保密協議外,公司與合作對象「洽談合作」這件事,本身也需要保密,也可納入保密協議中。 3.公司與員工或廠商等簽訂保密協議,內容通常會約定:員工或廠商負有保密義務,即使員工離職、公司與廠商合作終止,仍負有保密義務,不得擅自將公司機密資訊向第三方揭露或自行使用,並將屬於公司之所有檔案或文件等,歸還給公司或由其自行全數銷毀,電子檔案則應立即刪除,不得保留複本。
Trade_Secrets_QA
17
公司要如何保護營業秘密及預防洩漏?除與員工簽訂保密協議、競業禁止約定外,要將營業秘密的保密機制落實於公司的流程與制度內,是否還有其他作法?
1.公司要保護營業秘密,最關鍵的是要獲得公司高層或老闆的支持,願意給人、給錢、給資源,才能順利在公司建置營業秘密管理制度,公司可以從盤點最關鍵的營業秘密資訊落在哪個單位,從該單位著手,然後逐步推廣至全公司。 2.關於公司如何將營業秘密的保密機制落實於公司流程與制度內,具體作法可參考智慧局官網的「營業秘密保護機制檢核表」,利用檢核表提供以下的10大檢核項目,共67項檢核指標,按表自我檢核,並逐步完善: ①建立明確營業秘密保護管理政策:例如公司導入檔案分級標準、檔案使用規則、紙本檔案管理、電子檔案管理等營業秘密的管理規範。 ②新進員工管理:例如公司與新進員工簽訂保密協議、競業禁止、智慧財產權歸屬等相關約定、或查核新進員工是否違反與前公司簽訂之競業禁止約定,並了解其於前公司負責的工作內容。 ③紙本檔案管理:例如公司將內部及外部紙本檔案,標註機密等級、或指定專責管理人員,建立機密紙本檔案編號造冊機制、員工應依權限申請閱覽、使用機密檔案。 ④電子檔案管理:例如公司內部資訊系統、伺服器及電腦等資訊設備,設置防火牆、安裝防毒軟體、公司對機密電子檔案存取及複製、列印、對外傳輸等情形,建置 log 紀錄及檢視機制。 ⑤稽核與處分:例如由公司專責人員定期或不定期抽檢營業秘密管理成效,並將機密檔案使用紀錄或公司內部資訊設備監控紀錄,陳報公司營業秘密管理高層長官,如發現員工違規,應依規定給予適當處分,並留下處分紀錄。 ⑥員工在職期間管理:例如公司要求職務調動員工,提出調職切結,保證自行保存之機密檔案,已全數交還公司,複本並已刪除。 ⑦員工離職處理:例如公司與員工進行離職面談,告知離職員工應刪除、銷毀自行保存之機密檔案,並於員工離職後,立即切斷離職員工登入公司資訊系統或電子信箱之權限。 ⑧營業秘密教育訓練:例如公司定期舉辦員工營業秘密管理規範訓練課程、舉辦訓練考試,要求全體員工須滿分通過,並保存營業秘密教育訓練紀錄。 ⑨委外廠商、協力廠商及外聘人員管理:例如公司與委外廠商、協力廠商及外聘人員等簽訂保密協議、建立委外廠商、協力廠商或外聘人員保密管理措施的稽核機制。 ⑩營業秘密保護外部互動:包含公司與法務部調查局或內政部保二總隊等司法警察建立聯絡窗口。
Trade_Secrets_QA
18
公司要採取何種程度的保密措施,才符合「合理保密措施」呢?
1.依照我國法院的實務見解,所謂「合理保密措施」是指營業秘密所有人主觀上有保護的意願,客觀上有保密的積極作為,讓其他人了解其有將該資訊當成秘密加以保護的意思。因此,採取公司保密措施,要讓人瞭解公司有想要將某些資訊當作營業秘密保護的意思。 2.公司可依照產業領域、人力、財力等情況,依社會通常所可能的方法或技術,採取相關保密措施。 3.公司採取保密措施,不能僅是宣示性的訂定營業秘密保護規範而已,還必須要實際去執行。 4.保密措施的作法有很多,可依公司規模大小、產業類別、營運效能等,採取「有效」保密措施,以下法院實務見解可供公司作為參考作法: ①要求可能接觸公司營業秘密的員工簽署保密合約。 ②對接觸公司營業秘密的員工或合作廠商等加以管制。 ③於公司相關文件上標明「機密」或「限閱」等註記。 ④將機密資料上鎖或設定密碼。 ⑤設置管制區,限制訪客接近存放機密處所等。
Trade_Secrets_QA
19
公司對外通訊之電子郵件收發是否須進行管制,以防止營業秘密外洩?公司應該如何管制?
1.關於公司對外通訊之電郵收發,員工可能透過「發電郵」將公司機密資料寄送給競爭對手或私人信箱,另外,員工「收電郵」時,也可能點閱「釣魚郵件」,導致駭客藉機侵入公司電腦系統竊取機密資料,因此,為了防止營業秘密外洩,公司要將對外通訊的電郵收發,納入營業秘密管理機制的一環,加以管制。 2.公司可以採取下列管制措施: ①安裝防毒軟體,建立網路防火牆,防堵釣魚、木馬等惡意程式。 ②加強社交工程教育,宣導員工不要隨意點閱不明郵件或附加檔。 ③限制員工在公司內部資訊設備安裝或下載軟體程式。 ④發送電郵之檔案要加密處理,並加註「本郵件涉及機密資料,禁止擅自轉傳使用」的警語。 ⑤公司考量成本,評估是否委由外部資安公司,或公司可運用軟體偵測電郵關鍵字、附檔等,篩選可疑郵件進行稽核,尤其員工離職前有寄出大量檔案等情事,更需加強稽核,以防止不法外洩。
Trade_Secrets_QA
20
疫情期間,公司開放員工在家使用筆電遠端辦公,如何管制才能防範營業秘密外洩呢?
公司可參考以下8種管制策略: 1.員工在家辦公地點最好在只有員工本人能進入的房間為宜,離開座位要使用螢幕保護程式。 2.員工要避免利用公共或不安全的wifi,並使用密碼保護居家wifi。 3.員工將在家辦公完成的資料電郵回傳公司,要加密處理。 4.公司要建立外部連線使用員工的認證機制,針對遠端桌面或遠端登入的網路連線建立權限管理,就遠端連線之員工、上線、離線時間等進行記錄。 5.限制員工遠端存取「機密資料」的權限,根據「need-to-know」原則,亦即「不知道的人就不該知道,該知道的人就讓他在該知道的範圍內知道」,僅限「有需要」使用該機密資訊的人員才有遠端存取權限,職務上沒有需要的人員,則不開放有遠端存取權限。 6.針對機密等級屬「極機密」的資料,最好不要開放遠端存取。 7.對於有遠端存取權限的人員所有連結、存取機密資訊之情形,都要留下紀錄。 8.定期備份監控紀錄並查核有無異常情事。
Trade_Secrets_QA
21
公司如發現有營業秘密洩密情事,應如何因應?應如何準備相關證據或資料提供給檢調機關進行調查呢?
1.當公司發現有營業秘密洩密情事,要儘速進行因應,讓損害降到最低,建議可採取以下的處理策略: ①不要打草驚蛇:發現洩密情事要留意不讓消息走漏,以免洩密者知道被發現而銷毀相關證據。 ②檢視公司內留存的紀錄:針對接觸、使用公司機密資訊的情形,包含電腦使用、電子郵件、檔案存取及列印等情形,檢視公司有留存下來的log紀錄,或調閱監視畫面,蒐集相關證據。 ③初步調查可能的外洩管道:檢視公司留存的log紀錄或監視畫面,過濾曾接觸遭外洩之營業秘密資料的人員,追查營業秘密遭外洩的可能管道。 ④尋求專業協助:公司要自行評估,是透過內部資訊專業人力,或是外部專業人員協助,以保全證據不遭到汙染,例如回復已遭格式化的硬碟等。 2.公司如何準備相關證據資料,提供給檢調機關調查,有以下參考作法: ①留存相關log紀錄或監視畫面,以蒐集保全作為證據。 ②公司要訴諸刑事訴追,應依法務部訂定之「檢察機關辦理營業秘密案件注意事項」所檢附的「釋明事項表」,以提供檢調人員作為調查方向。 ③為了避免將來發生洩密情事提不出證據的窘境,公司平時就要建置一套營業秘密管理制度,做好保密措施,日後發生洩密情事時,才有利後續蒐證。